當物聯網設備僅需間歇性傳輸少量數據(日傳輸量常在幾字節至幾千字節間),且傳輸距離與電池壽命的重要性遠高于傳輸速度時,LPWAN (低功耗廣域網) 相比 Wi-Fi 或蜂窩網絡是更合適的選擇。LoRa 與 LoRaWAN 技術完美契合這一需求:超遠距離、超低功耗、適中數據速率、部署簡易。

本文闡述LoRa與LoRaWAN如何協同工作,介紹LoRa傳感器的定義、核心特性、優勢及其廣泛應用。

LoRa傳感器是什么

LoRa 與 LoRaWAN:分工協作

LoRa (物理層):無線電技術

采用啁啾擴頻 (Chirp Spread Spectrum) 調制技術,在數據速率和接收靈敏度之間進行權衡。傾向靈敏度設置可接收更遠距離的微弱信號,但傳輸速率降低;反之,高數據速率需更強的信號鏈路。

LoRaWAN(網絡層/MAC層):通信協議

定義設備如何加入網絡、加密通信、與網關及網絡服務器交互。采用“星型之星” 網絡拓撲。設備發送的上行消息可被多個網關同時接收。網關將消息通過IP網絡轉發至網絡服務器。網絡服務器進行去重、安全校驗、解密,并將有效數據路由至應用后端。網絡服務器負責調度下行通信(當允許時)。定義了平衡功耗與下行延遲的三種設備類型 (Class A/B/C)。

什么是LoRa傳感器?

本質:基于LoRaWAN的終端設備。

工作模式:典型 “采集 – 休眠 – 喚醒發送 – 休眠” 低功耗流程。

常見監測量:溫濕度、CO?、VOC、點/線水浸、門窗狀態、運動/存在感應、噪聲、光照。

附加功能:部分傳感器具備本地輸出控制能力(如繼電器、蜂鳴器、LED指示燈),用于簡單警報或控制。

LoRa的核心技術特性

規范分層:LoRa 負責物理無線電層;LoRaWAN 負責網絡層(設備管理、安全、通信規則)。規范由 LoRa聯盟維護,確保廠商互操作性。

調制方式:基于啁啾擴頻 (CSS)。接收器通過識別特定頻率變化模式,即使在接近環境噪聲的低信噪比下也能有效解碼信號。

可調擴頻因子 (SF7-SF12):

高SF (如SF12):信號在時域上“拉伸”,提升接收靈敏度與通信距離,但降低數據速率,增加傳輸時間。

低SF (如SF7):信號傳輸更快,數據速率更高,但需要更強的鏈路質量。這是 通信距離/可靠性與數據速率/功耗 的核心權衡點。

通信距離:非固定值,取決于天線、障礙物、環境噪聲、帶寬及所選的SF。開闊室外可達數公里,室內/城市環境常為數百米。

工作頻段:使用區域性的 免授權ISM頻段 (如 EU 868 MHz, US 915 MHz)。須遵守當地的 占空比/發射時長限制。

標準化:LoRa聯盟確保不同廠商設備能在公網或私網上協同工作。

物理層實現:由設備的 LoRa 射頻芯片處理,負責空口物理細節(頻率、調制、時序)。

LoRa傳感器的核心優勢

無線 & 超遠距離 & 超低功耗:得益于 深度休眠 與 短時突發通信,實現 多年 電池壽命,覆蓋范圍遠超傳統短距通信技術。

強安全保障:協議棧內置 AES 端到端加密 與消息完整性校驗,保障數據隱私與防篡改(公/私網均適用)。

低整體擁有成本:利用免授權頻譜,網關成本遠低于蜂窩基站。運維成本(尤其電池更換)顯著降低(受規模、部署復雜度、通信頻率影響)。

強抗干擾能力:啁啾擴頻結合前向糾錯技術,使其在噪聲環境或穿透障礙物后,仍能可靠傳輸小數據包。

廣泛適用:非常適合 建筑設施、公用事業、智慧農業、物流追蹤、工業監控、醫療冷鏈、資產定位 等需 小數據、遠距離、長續航、低維護 部署的廣域物聯場景。

LoRa傳感器典型應用領域

應用領域 典型LoRa傳感器類型
智慧城市 空氣質量(CO?, PM, VOC)、噪聲/光照、占位停車、水浸告警、垃圾桶滿溢監測、人數統計、服務呼叫按鈕
醫療保健 溫濕度傳感、空氣質量監測、門磁開關、水浸檢測、呼叫按鈕
智慧農業 土壤濕度、土壤溫度、水位監測、光照強度、儲罐液位傳感器
物流與冷鏈 溫濕度記錄儀、震動/傾角傳感器、門開狀態檢測、智能按鈕

?LoRa傳感器數據流:收發流程

1. 終端設備 (End Device):

采樣數據,構建小數據包。

喚醒無線模塊發送。

發送完畢進入深度休眠(占絕大多數時間)。

2. 上行至網關 (Uplink):

設備發送LoRa射頻幀。

周邊多個網關可同時接收并轉發幀數據(通過IP)至網絡服務器。

3. 網絡服務器 (Network Server):

去重: 移除多個網關轉發的同一上行數據冗余副本。

校驗 & 解密: 驗證消息完整性、認證源設備,解密有效載荷。

路由: 將有效數據轉發至對應應用后端。

4. 應用端動作 (Application):

存儲、分析數據,觸發告警/決策。

可生成配置指令(如調整采集間隔、操作繼電器)。

5. 下行至設備 (Downlink):

應用指令通過網絡服務器,在 合規 (占空比) 和 設備Class定義 的監聽窗口內調度下行:

Class A:上行后短暫監聽 (極省電)。

Class B:預定時隙監聽。

Class C:近乎持續監聽 (高功耗)。

網絡服務器選定最優網關發送LoRa下行幀至設備。

總結

LoRaWAN 是追求“小數據、遠距離、長續航”物聯網應用的理想解決方案。 它摒棄了高速率,專注于為 不常通信、需長達數年續航、須覆蓋廣闊區域(樓宇、農田、街區)的設備提供 低維護、高可靠、低功耗 的連接能力。準確把握 擴頻因子 (SF)、空口時間、網關部署(位置/數量/高度)、數據包大小 和 電池預算 是構建可擴展、穩定網絡的基礎。

上一篇: LoRa傳感器是什么?LoRaWAN傳感器終極指南
下一篇: 酒店場景中如何借助藍牙信標技術煥發新機